
我不是小叮噹更不是大家的保姆
和以前總是挑選大容量包款的習慣不同,最近我總是將焦點擺在中小容量的包款,雖然很多人會困惑小容量的包款根本裝不了什麼東西,但我更想反問大家,為什麼出門需要裝一堆東西,我今天又不是要去流浪,有必要把所有家當擺在身上嗎?
會開始轉換習慣使用小包,也是因為好姐妹佳佳之前推薦給我,橫田真由子撰寫的《小包包教我真正重要的事》,作者描述自己有一次跟著主管為了見客戶得趕上2小時只有的電車,但是在閘口卻找不到自己的票卡,翻來翻去導致大家錯過了那珍稀的車次,落得只能在月台彼此尷尬、大眼瞪小小。後來作者開始檢視自己,因為她的大包包總是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裝滿各式各樣的物品,漸漸地周邊的人無形中都把她當成保姆,遇到任何事情和狀況都會求助於她,而且因為大包的重量總是搞得自己灰頭土臉,生活也沒有因為處處小心謹慎而過得比較精彩,反而還更加雜亂無章。
你必須意識哪些才是生活的必需品
《小包包教我真正重要的事》的作者在自序中提到這段話,著實講到我心坎裡,想要有新的想法就必須先清理腦容量,想要買新衣服就得先整理衣櫃(或者你可以大氣地說要換坪數更大的房間),想要有新的生活就必須適度地捨棄一些原有的習慣和嗜好,一切的一切都必須先騰出空間,才有機會吸收、接受新的人事物。
從每次的整理中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得心應手,並不是因為你的心比以前更狠毒、冷漠,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哪些是生活中必要的存在,如何在有限的人生能更加專注於要達成的目標,並重新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認同感,中國人總愛在新年的時候說「除舊佈新」,但是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而言,我更鼓勵每一季都為自己的生活來一次除舊,而我也不逼迫大家,請從電腦桌面或者手機相簿開始整理吧!

不要被傳統節儉美德套牢
我承認起初執行「怦然心動的整理法則」時並不是特別順利,因為人或多或少對這些舊的衣物還是有所依戀跟不捨,尤其有些衣服根本沒穿過幾次又價值不菲,傳統節儉女性的美德作祟總認為丟掉太可惜了;然而,經過幾次的訓練,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狠得下手,將那些擺在衣櫃根本整季都沒拿出來穿,或是版型、顏色不符合現代的衣服淘汰後(請不要用復古會回來替自己找藉口),保存下來的衣服不僅出場機會多,而我也更加珍惜和他們相處的每一個時刻,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騰出空間,我發現自己又可以添購新衣服了,但或許是對自己的穿搭越來越了解,老實說真正花錢買衣服的機會並沒有想像中的多,物慾在無形中越來越低。

舊的不去怎麼會有新的到來?
有時我們會深深有感身邊朋友結構發生改變,曾經每天膩在一起的人突然淡出生活,即使彼此知道並沒有交惡,但是就是逐漸減少來往的頻率,而身邊的朋友結構也會開始重組,共同朋友可能會驚呼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?」、「唉~幹麻這樣!不要胡思亂想亂想」、「這樣子就失聯很可惜耶!」,在以前我可能會有點自責,是不是我無形中做了什麼事情讓對方不悅?是不是應該主動去詢問離清楚關係?
老實說從就讀幼稚園到出社會工作,交友結構不知道換了幾輪,雖然我身邊確實有許多深交超過20年的朋友,只是當FB動態回顧提醒時,你會驚覺好像很久沒跟某人聯繫了。另一種情形則是,當決定放下對某段感情,或是看淡某一件事情後,你會發現身邊開始有一些「新人」出現,生活中的趣味也突然變多了。
當生活結構或人生旅途發生轉變時,身邊的友情結構和自身的思考也會同步進行調整和修正,當你朝著下一個人生階段前進時,冥冥之中彷彿註定似的,老天爺會適時將能夠引領、指導你所需要的人事物安排到生活周遭,你會驚覺當你有問題要詢問時總能找到可以解答的窗口,而這些「新人」也會帶給你更多不同以往的思考和觀點,進而促使自己自我檢視並做出改變。

近期留言